第38节
木兰竹提示您:看后求收藏(第38节,如何为始皇崽耕出万里江山,木兰竹,18PO脸红心跳),接着再看更方便。
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/畅读/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,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。
六月的时候,赵括还是领兵出发了。
沿着潞水走半个月左右,赵括就该到达长平,把廉颇换下来了。
此次赵括去接替廉颇,又带了近十万兵卒。
朱襄坐在田埂上,看着田地里稀稀拉拉的黍稷,目光放空。
六七月的黍稷已经黄了。今年邯郸附近还算风调雨顺,虽然劳动力不多,没能精心伺候田地,田地里的黍稷仍旧结了穗,等着农人去采摘收割。
仲夏初秋的暖风吹过,金黄色的黍稷哗啦啦作响,跟着暖风旋了个圈,好像是在向农人招手,告诉他们可以收割了。
较远的地方,有一个发须枯白,背驼得就像是车轮的老农正拿着豁口的镰刀,艰难地割着黍稷的穗子。
在他的身后,有一个四肢细长,肚子圆鼓鼓的小孩正俯身捡着地上穗子。
小孩个头很矮,不需要多努力就能捡到零散的穗粒。将穗粒捡起后,他不顾穗粒上有泥土,也不顾穗粒割喉咙,悄悄将穗粒塞进嘴里细细咀嚼,露出了开心的神色。
老农回头看着小孩在偷吃穗粒,用镰刀的把手敲了一下小孩的脑袋。
小孩没有哭。他举起一片黍稷枯黄的叶子。老农点头,他将叶子放进嘴里咀嚼,表情仍旧很开心。
朱襄放在身体两侧的手指动了动。他想站起来,但最终什么都没有做。
嬴小政站在朱襄身后,皱着眉头问道:“舅父,我可不可以把我的糕饼给他?”
朱襄道:“别去。现在到处都是饥饿的人,你若送给那对爷孙糕饼,会引来许多人哄抢,危及你的性命。我已经让人把赵王送回的千金和赠礼换作了粮食,每日以赵王的名义在村口施粥。他们不会饿死。”
嬴小政在朱襄双腿上坐下,不顾会弄脏朱襄的衣服,抱着双腿道:“舅父很早就准备好了?他们都能活下来吗?”
朱襄道:“我很早就准备好了,但我不知道他们能不能活下来。”
嬴小政把肉乎乎的小下巴搁在自己的膝盖上,不高兴地看着面前的田野。
田野上明明有黍稷,却如荒野一般寥无人烟。
如那对爷孙般努力收割田地的人,竟是很难看得到了。
这并非村人懒惰。家里没人劳作,税赋却要继续交。他们辛辛苦苦劳作,又饿又累抢收下来的一点点粮食,交了税之后就没有了,而他们劳作之后必须吃更多的粮食。这样很容易饿死。
村人守着家里不多的粮食,待在家里闭门不出躺着不动,就能尽可能地少消耗粮食。若征收的官吏来了,饿得半死不活的村人就对官吏说,粮食都在田地里,让官吏自己去收,全都收走,他们一点都不要。
除了他们实在断粮了才会踏出家门,还有一种情况。就如远处那对爷孙一样,老人生了病,快死了,他赶紧去收割粮食,自己累死在地里,收割的粮食交完税,还能供养家里的幼儿。
这就是如今农人的智慧。
朱襄的施粥,救不了他们为了养活家里的幼子,而自己放弃的生命。
嬴小政问道:“不能像去年那样,让贵族们的门客帮忙收割吗?”
朱襄回答道:“不能。门客收割其实只是一个起一个象征性地带领作用,实际从事劳作的是赵王和贵族麾下的兵卒。但现在邯郸已经没有那么多兵卒了。”
嬴小政问道:“但我看邯郸城内官吏们仍旧在举办宴会,参加宴会的人仍旧多得肩膀挨着肩膀。让这些人去田地里,肯定能收割掉大部分粮食。”
朱襄回答道:“那些多得肩膀挨着肩膀的人都是士子,他们比门客的地位更高,更不会下地。农家曾经希望君王和农人一样下地干活,他们就是看到了这一幕。但实际上这是不可能的。”
朱襄揉了揉嬴小政的脑袋:“每个人往高处走,都是希望自己不再经历劳苦。如果让不应该下地的人下地,那么君王手下将不会有贤能之人投奔。”
朱襄和嬴小政一问一答的时候,荀子用腰间的剑当拐杖,站在不远处的树荫下,也看着荒芜却又确实丰收了的田野。
荀子曾以为,朱襄不会理解他的思想,不会成为儒者。
现在他却发现,朱襄或许是他的知己。
儒家骂农家和墨家不知上下尊卑,将君王和贵族拉到了泥地里,说什么众生平等,完是疯话。
难道儒者真的认可有的人就该永远高高在上,有的人就活该一辈子耕地吗?儒家的大同社会理想说得很明白,不是这样。
他们只是实话实说,认为农家和墨家的理想绝对不可能实现。
既然这种事不可能实现,为何要耗费大量精力去做?这对国、对家、对民都没有益处。一种政治思想,首先要能实现,才能推行啊。
荀子认为天行有常,荀子认为君王无定势,荀子还第一次提起“民心”而不是“士心”。
但荀子却又说贤能之人应该从一而终,为天下一统而努力;君臣必须有别,臣子不能自诩比君王更高贵的人。
后世有学者批评荀子这样是卑躬屈膝,谄媚君王,比孔孟品行低劣。
看荀子的生平,得不出这样的结论。
荀子只是看到了当下的大势,选择了一个对当下最有利的政治思想——君主专制,中央集权,天下一统。
荀子知道自己会背负骂名。因为他这样做,就是降低了天下原本能与君王平起平坐的士族的地位。
但荀子从不畏惧自己的身后名。只是偶尔,他也会哀叹,心想自己能否遇到一个理解他的人。
荀况杵着长剑当拐杖,走到了朱襄身边,训斥道:“你既然知道,又为何无谓地哀叹?哀叹没有任何用处,只会让你变得颓废。”
“是,老师。”朱襄抱着嬴小政站起来。
荀况颔首:“去做你能做的事。”
朱襄道:“是。”
朱襄和荀子对话的时候,感觉体力不行了的老人,抱着收割的穗子往回走。
“朱襄公!”老人看到了朱襄,立刻脚步轻快地走了过来,好像疲惫消失了似的。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